隨著全球經濟增長步伐放緩,許多國家的央行已開始降息以重新提振經濟增長。促使央行採取這一舉措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多數國家的通膨年增率已經從疫情後的高峰逐漸回落至其設定的目標「2%」了。
理論上,物價的增長逐漸平緩該會提振消費者的樂觀情緒,因為這代表著通膨對薪資增長的侵蝕有所減緩。然而,為何新聞媒體依然不斷報導消費者被高昂的生活成本壓到喘不過氣呢?
原因很簡單,因為通膨的年增率僅考慮了當前物價與前一年的變化,當前的物價成長較去年有所放緩,並無法改變物價從疫情前較低的水準大幅上升的事實。
(2015年1月至2024年7月歐元區、日本和美國的物價水平大幅上升,來源:BLS, EuroStat, Statistic Bureau of Japan, TrendForce)
以美國為例,最新一期的美國 – CPI 與美國-核心 CPI 年增率分別為2.4%和3.3%,雙雙創下近三年來的最低增速。聯準會主要關注的美國 – 核心 PCE 年增率為2.7%,較2022年2月的峰值5.6%大幅下降了2.9個百分點。
(2013年至2024年的美國CPI與核心CPI)
然而,消費者的感受往往會被先錨定在一個物價水平較低的年代,難以真實地感受到近期的物價成長有所放緩。對於消費者而言,商品的價格仍然比過去幾年高,只是現在商品價格的成長比較緩慢而已。
根據美國勞工統計局的平均價格數據來看,大部分的商品皆在這幾年內都上漲了20~40%左右。重點是,這些高昂的商品價格難以回落,除非出現通貨緊縮,但聯準會不會允許這種事發生。
(2020年2月與2024年9月美國勞工統計局平均價格比較,來源:BLS)
此外,雖然消費者的薪資成長從2023年中開始超過通膨的成長率,但自疫情以來薪資水平的整體成長仍舊低於通膨成長,而這也是導致近年消費者信心低落以及對高通膨感到憤怒的主要原因之一。
(2021年1月至2024年7月的美國就業成本指數與CPI,來源)